處理中...
Loading
日期: 08/10/2012
標題: 文憑試同分個案個人自述突圍
內容:
 (星島日報)2012年10月8日

     中學文憑試以水平參照方式評分,學界估計會有大量學生出現同分成績,令院校收生困難。昨日出席學友社講座的多名院校代表指,上屆收生的確曾出現學生同分的「邊緣個案」,院校會參考學生的其他學習經歷、個人自述等,呼籲考生勿輕視填寫相關資料的重要性;亦有院校建議考生,寫作個人自述時應突出個人特點,不宜仿照坊間「天書」的寫作模式。

  城市大學科學及工程學院助理院長石燦鴻昨出席講座時指,因考生人數眾多,有不少考生同分的「邊緣個案」出現,學院為分辨學生高低,逐一翻看學生的其他學習經歷、個人自述等資料,呼籲考生不要輕視資料的重要性。

  科技大學本科招生及入學事務處副處長羅美芳表示,學生於填寫其他學習經歷(OLE)和課外活動時,不應以量取勝,反而應思考如何突出自己,「考生應多花時間在個人自述簡介,可以大膽介紹自己,不要千篇一律,例如突出自己的興趣和特點。」她又指,院校收生時期望從自述了解學生的獨特個性、入讀學科的誠意,學生不應仿照坊間「天書」的寫作方法。

  出席院校代表亦建議考生多主動查詢大學收生要求和面試安排等資訊,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院務處助理主任馬家健指,部分課程會加倍計算指定文憑試科目的成績,惟相關計分方式未有於網頁上公布,學生宜主動查詢

日期: 06/10/2012
標題: 八大取錄首屆文憑試成績
內容:
 (星島日報)2012年10月6日

    首屆中學文憑試共有逾九萬名中六學生參加,但八大院校提供的資助學額只有約一萬五千個,正所謂知己知彼,若要成功取得學額,必須先要了解八大院校各課程的收生要求,才可突圍而出。八大院校昨日公布首屆文憑試考生入學成績,大體上將成績分為七級,但每級的計分法卻各有不同,為幫助第二屆文憑試考生於聯招選科時部署策略,本報現將八大院校公布的各課程收生成績,包括成績中位數、最高及最低分數等全部羅列,讓考生從中得知心儀學科的收生水平。

香港大學

  被譽為「香港第一學府」的香港大學,每年均吸納不少尖子。港大為首屆中學文憑試考生提供三十四個學士學位課程,收生以5**為七分,如此類推計算,當中有八個課程的收生成績達滿分三十五分,包括法學士、內外全科醫學士、藥劑學、理學士(精算學)、工商管理學(資訊系統)、社會科學(政治學與法學)、理學士(計量金融)和工商管理學(國際商業及環球管理),收生最低的為文學士(建築文物保護)和工商管理學(資訊系統),學生五科平均取得四級,取得二十分,已有機會獲取錄。

中文大學

  設有八個學院的中文大學,為首屆文憑試考生提供四十八個學士學位課程,該校尤其重視考生語文能力,大部分課程要求中、英文科成績中位數達四級或以上,當中收生成績最高課程為環球商業學,中、英、數和一科選修科成績中位數均為5**,成為不少尖子的心儀課程,估計來年競爭將愈趨激烈。至於收生成績最低的課程,是文化研究和宗教研究,考生只需四個必修科加兩個選修科的成積中位數均達四級,便有機會入讀。

科技大學

  以理、工科和商科課程聞名的科技大學,設有理學院、工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和人文社會科學院,該校一直按學院收生,學生升讀大學二年級時,才按興趣和成績選讀主修課程,但到一三學年,科大將抽出環球中國研究:人文及社會科學、國際科研和環球商業管理三個課程獨立收生。該校收生成績最高課程為工商管理,英文、通識教育和兩個選修科成績中位數均達五級或以上,收生成績最低則為工程學,但對數學科和兩個選修科文憑試成績中位數要求有四至五級。

理工大學

  理工大學共提供五十二個學士學位課程,所提供的課程較多樣化,亦較為職業導向,該校只計算中學文憑試四個核心科目加一個選修科成績,收生以5**等於六分,一級為○分計算,收分最高為物理治療學,五科成績中位數為二十一點七分,緊隨其後是職業治療學和放射學,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醫療人手短缺下,估計未來此類科目的收生將愈趨激烈。至於收分最低是社會科學廣泛學科和運輸系統工程學,考生只需五科成績中位數達十四點三分,即有機會獲該等課程取錄。

浸會大學

  一直秉承全人教育理念的浸會大學提供十多個課程,其中以傳理學、中醫學及視覺藝術最為人熟悉。根據該校的首屆文憑試收生數據,中醫學及生物醫學和歐洲研究(德文)成為收生成績最高的課程,須平均有一個核心科目達到*。此外,在大學四年制下,傳理學院改為學院收生,學生獲錄取後可選修電影與媒體藝術、新聞、組織傳播或公關及廣告。另外,坐落於啟德校園的視覺藝術院,其前身為英國皇家空軍軍官俱樂部,屬政府二級文物保護的歷史建築物。

城市大學

  城市大學與科大和嶺大一樣以學院收生,城大共設有六個學院,包括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院、科學及工程學院、能源及環境學院、創意媒體學院和法律學院。除創意媒體學院和法律學院計算文憑試考生兩個選修科外,其他學院都計算一個選修科;而在計算成績時,城大不同學院對個別學科的計分比重都不同,例如商學院,在英文和數學的計分比重較其他學科高。按城大的數據,收生成績以能源及環境學院最高,文憑試五科成積中位數要達三十三分。

嶺南大學

  嶺南大學是本港唯一一所以博雅教育為辦學理念的院校,要求學生必須入宿兩年或以上,設有三個院系,包括人文學、商學和社會科學,並以文學士、工商管理及社會科學採用大類收生,學生獲錄取後才選擇主修課程,較受歡迎的文學士提供中文、文化研究及歷史等七個主修課程。該校計算考生四個核心科目及一個選修科目的成績,首屆的收生數據顯示,三個課程的平均總分均達四分或以上,意昧考生平均考獲最少五科四級,才有獲錄取的把握。

香港教育學院

  教育學院一直建基於培訓優秀教師,提供逾十個與中小學及幼兒教育相關的學士學位課程,涵蓋中英數、通識教育及多個術科範疇﹔該校近年亦拓展教育以外的學士學位課程,如語文研究、創意藝術與文化、心理學和全球及環境研究。該校收生計算四個核心科目及一個選修科目的成績,以5** 等於七分,依次至一級等於一分計算,該校所有學士學位課程總分平均達十八至二十分,換言之,考生須考獲三至五科四級,才有機會被錄取。

日期: 03/10/2012
標題: 夾啱“嘴形”樂器中尋趣
內容:
 (明報)2012年10月3日

在網上流傳的影片中,偶爾會看到本土或其他地區的小小音樂家渾然忘我的表演,這些只有34歲的小人兒,流暢地以鋼琴彈奏高難度的樂曲,技驚四座。爸媽可能會問,我的孩子可以像他們一樣嗎?不少家長以為子女愈早學樂器,就能愈早達到神級造詣,但專家認為過分極端只會揠苗助長,讓小朋友學習樂器前,應先考慮身心發展是否配合得到。

年紀小不夠氣 吹管樂易暈

很多人都知道莫扎特4歲開始學音樂,5歲已懂作曲,證明音樂天賦,並不受年齡限制;雖然不是每個爸媽都希望子女成為音樂神童,但讓孩子從小學習一兩種樂器,已屬「家常便飯」,當然也不排除有父母希望早點發掘孩子的音樂天分,加以培育成才。

香港浸會大學音樂系副教授孟皓珣表示,小朋友是否適合學習某種樂器,一般要從身心兩方面考慮。「如以年齡區分,我們要視乎樂器的大小和重量,例如年紀太小要拿起較重樂器便有一定的困難,不夠氣吹奏某些管樂也會令孩子感到暈眩。

配合身體發展 有專用樂器教材

另外,也要顧及小朋友的身體發展,例如選擇管樂時,要考慮他是否處於換牙階段、肺容量是否足夠等。」孟皓珣指出,有些樂器有專為小朋友而製的尺寸,例如小提琴和中提琴;某些樂器有適合小朋友使用的專用教材,如鋼琴,有適合初學者使用的樂譜,音域不會太闊,學習時小手指不用跨越多個琴鍵。

除了看年齡,孟皓珣認為孩子學樂器前,家長也要考慮另一重要因素。「家長要知道小朋友是否有足夠的專注力去學,其次是服從性,因為一個23歲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何謂『老師』,也未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要知道,讓孩子認識音樂,不一定要從學樂器學始,小朋友利用聲音唱歌、隨着音樂律動,已經是接觸音樂,這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亦可以透過家庭環境令他們愛上音樂。而學習樂器前,家長應看小朋友是否有足夠準備,例如他是否見過那樂器?有否聽過別人演奏?如果已有這些機會接觸音樂,待他56歲才開始也未遲,相反,一開始便要孩子困在課室內學習各種技巧及解決彈奏時的困難,成功率必會大大減低。」

播各式樂器演奏 讓孩子選擇

有家長以投資的心態讓子女學樂器,幫助孩子升學加分、令他們有一技旁身,但如何才是投資有道?中銀國際執行董事、明報專欄作家兼《父母錢,不是孩子錢》作者雷裕武(Moses)育有9歲兒子及6歲女兒,以投資專家及爸爸的角度分析﹕「學習樂器需要付出時間、金錢,大部分家長不喜歡孩子日後修讀音樂系,但希望短期內以音樂為孩子製造『優勢』,如為報考學校加分,故去學習管弦樂團的樂器,甚至較冷門的。這些好處不可抹殺,但家長需要讓孩子享受學樂器,才可以取得長線巨大的回報。」他主張揀樂器不一定要人學什麼,就學什麼,亦不要人云亦云,逼子女學冷門的樂器,最重要是小朋友喜歡,這樣才能持續學習音樂。「我知道大部分小朋友不愛練琴,不停重複練是很辛苦的,爸媽不要嚇怕小朋友,最重要是小朋友自發地喜歡,樂意練琴,這樣才會取得好成績。」

Moses認為孩子學音樂可以加強專注力、身體協調及培養紀律性,甚至紓緩壓力,有很多好處。他跟太太均有8級鋼琴造詣,而子女受他們影響,自小已習琴。女兒約45歲開始學琴,剛學長笛。她就讀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暨小學,學費已包括上樂器班。至於揀學什麼樂器時,Moses跟太太播放以不同樂器演奏的相同歌曲給女兒聽,最後她因為喜歡長笛的音色和外形,決定學長笛。Moses認為孩子最多只可同時學習兩種樂器,太多練習不來,像他兒子現時學鋼琴和小提琴,但他並沒有安排考試,在沒壓力的情况下學音樂,更見成果。


日期: 02/10/2012
標題: 樂治療改善學童情緒
內容:
 (星島日報)2012年10月2日

    不少家長面對子女情緒問題都束手無策,有家長向音樂治療師求助,以音樂融入治療,改善子女的壞脾氣及專注力弱的問題,家長亦可通過音樂,釋放個人壓力。有音樂治療課程輔導員稱,近年參加課程的學童,近五成患有讀寫或社交障礙,導師會設計合適課程,提升他們的表達能力。

  音樂治療課程輔導員蘇麗珊指,聲音的高低頻率,會刺激大腦的邊緣系統,音樂治療選用自然音樂及柔和古典音樂,能令身心處於紓緩狀態。課程內容會配合藝術、心理學、全人發展、輔導;又會將歌唱、聆聽、敲擊、律動、即興創作音樂等,融入繪畫、遊戲、話劇等形式進行。如學童聆聽音樂,自由繪畫,畫作可反映他們潛意識的情感,有助了解情緒問題的成因;通過打鼓可宣泄隱藏情緒。

  音樂除可治療心靈外,亦有助改善親子關係。育有兩名子女、泰國裔的Porn表示,長子就讀小六時經常翹課,而且脾氣大,多次擲壞家中電器,曾向社工求助,卻屢無成果,令她深受壓力;後來她接受音樂治療,始學懂釋放壓力,並通過分享、合奏音樂等改善母子關係。眼看音樂治療奏效,Porn亦安排兒子接受音樂治療,一年後,兒子的性格變得溫和,去年升中亦重返校園。

  蘇麗珊指,早年報讀音樂治療課程以自閉症學童居多,近年參加的學童,近五成患有讀寫或社交障礙,導師會設計合適課程。以患讀寫障礙學童為例,感官共用的音樂遊戲可訓練他們的感官反應;合奏音樂則可提升表達能力及合作性。


日期: 25/09/2012
標題: 通識攻略:考好通識A.B.C.
內容:
 (東方日報)2012年9月25日

       新高中學制下的香港中學文憑試通識教育科備受爭議,有人說得高分太難,有人說合格並不易。其實,通識,通通識,可以很簡單。

     通識教育科強調「通」和「識」。「通」是貫通不同範疇的知識,「識」是識別資料,建立本身觀點。所以通識科很多都以時事作為議題考問學生。通識科範圍廣闊,學生為測驗考試做好準備,終只得低分,令很多剛接觸通識科的學生,感到虛無縹緲。

分類學習簡化問題

      當中以現代中國單元最為艱深,單看問題已摸不着學習要點。其實只要將不同事件分類,問題就迎刃而解。如問題是有關社會或民生,其實是問生活方式、轉變、影響;經濟發展,則是提問城市、農村、城鄉的關係;至於開放改革影響呢,是不同持份者的態度,如政府、人民、投資者等;綜合國力,是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科學與衞生等;傳統家庭觀念,則是提問人數、關係等特點及社會功能;家庭觀念在改革開放後的變化,是有關政府政策、社會經濟的演進、西方模式等;而傳統習俗,是有關節日、宗教、祭祀、慶典與人生。

良好語文致勝關鍵

        但不要以為死記硬背優秀的答題範例就可考好通識,還要學習段落結構,改善及豐富自己的答題技巧和論點,且要明白A.B.C. 法則,AAwareness (覺醒)、BBroadening (擴闊視野)、C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思考)。打好基本功也要表達清楚才可得分,所以包括閱讀及寫作等良好語文能力是必備的,因要學生清楚交代論點、論據、論證、駁論。課程雖有六大單元,篇幅看似無限,但學生只要明白概念有限,成功就在眼前。

日期: 06/04/2011
標題: 有海外名校不認可「組科」 醫科要求傳統理科
內容:
 (明報)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05:05

     在新高中學制下,教育局鼓勵學生文理並重,在7.8萬名首屆文憑試考生中,修讀傳統「生物、化學、物理」的純理學生減至5538人,另有1.1萬人選修課程減半的「組合科學」或「綜合科學」科。但本報發現,部分海外名牌大學的部分理科和醫科課程,不承認「組科」屬理科資歷,令部分理科生被拒升學,海外留學夢恐難圓。

逾萬文憑試考生修讀

     教育局回應,一般而言學校在中三向家長及學生介紹學校的選科政策,並進行選科調查,然後因應實際情况為學生提供合適的科目選擇。發言人續稱,海外院校訂定文憑試收生要求時,不同學科或按課程水平、評核要求、訂定成績等級的標準,有不同的收生要求。

     現時考評局網頁列出35間英美等地已承認香港中學文憑試的大學,包括美國耶魯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等名校的收生要求,部分學校個別學科卻不承認文憑試的組合科學和綜合科學。例如劍橋大學醫科要求學生從化學、生物、物理和數學4科中選修3科,鄧迪大學(University of Dundee)醫科要求學生修讀化學、生物以及另一選修科。

     有部分本地名校學生因學校修課安排,無法攻讀「物理、化學、生物」科,只能讀一個理科另加組合科學,但向英國多所大學查詢時,卻發現組合科學不獲承認,出現不能銜接問題(見另稿)。

鄧迪大學收生代表﹕可報基礎課程銜接

     本報曾嘗試向上述大學查詢,其中英國鄧迪大學在港收生代表、麥理覺教育服務經理戴志暉表示,該校承認文憑試,但醫科不接受學生以組合科學或綜合科學,取代生物和化學科。至於其他學科則視個別課程而定,若課程要求學生修讀數學,學生必須修讀延伸部分。

     他補充,若學生只修讀一科理科,可考慮申請報讀該校為期1年的醫科基礎課程,先修讀生物、化學等基礎知識,再銜接該校5年的醫科本科。

     戴志暉建議,學生可考慮在中五時前往英國升讀第11班,透過高考或基礎班升讀大學。他透露,不少英國和澳洲大學也向他反映,「即使接受文憑試成績,也不是所有課程也接受組合科學和綜合科學」,建議有意日後出國升讀理科課程的學生,宜選報生物、化學、物理等傳統理科課程。

日期: 06/04/2011
標題: 家長轟捱貴書 憂爭辯阻訂購
內容:
 (明報)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05:05

     教科書商宣布加價及拒絕分拆教材,育有3名在學子女的東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趙明(圖),對書商的決定感到「非常失望」,說沒想到教材分拆一事變成教育局與書商上演的「羅生門」,最終家長今年仍要買貴書。

     趙明表示,單是讀小五的女兒,一年教科書支出已達4000元,還未計校服、校車等支出,家長根本難以負擔,「下年還要再加5%,對家長實在負擔太重,最擔心再爭執下去,明年開學前訂不到書,影響女兒學習」。

林太3子女 一年書簿費1.2萬

      家長林太昨日亦在電台節目炮轟書商,她指3名子女書簿費合共高達1.2萬元一年,「英文教科書560元,通識800元,經濟書6本,每本190至230元不等」。她指不少教科書「改版」只是將文章「調前調後」,再印製新書,家長又沒權反抗不買,變相「任人魚肉」。